发布时间:2024-10-14 10:48:09 浏览:
●大脑更加“显老”,大脑体积和表面积更小★■◆■◆,而且大脑皮层厚度也更薄,认知能力下降更快。
相较于每日步数■★◆■■,步行强度(步速)与发生肿瘤★★、心血管意外及全因死亡方面的健康获益表现出更强的关联性,为了达到健康目的■■★◆■,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用更快的步速走路。
2. 在此基础上,日常步行强度(步速 以每分钟步数计算)更高的人群,即步行速度更快的人群■◆,可以进一步降低发生肿瘤◆■◆、心血管意外以及全因死亡的风险。
●走路慢的人肺★★★■■、牙齿◆◆■★★、免疫系统状况都更差■◆■■★■,抓握能力更弱,平衡力差,手眼协调性也不好。
●空腹走路:空腹状态下血糖处于最低值,而持续走路会不断地消耗糖原,导致血糖下降,出现不舒适的症状等◆■。
走得快的人心肺功能较好,心脏功能也更强大,跳动更有力◆◆◆★■★,血液循环顺畅,心脏疾病也会随之减少。这是因为走路的时候★★■,需要心脏、呼吸系统的有力支持,如果一个人的心肺功能不好■■◆,走几步路甚至没走路可能就喘起来了。
英国莱斯特生物医学研究中心2019年发表在《梅奥诊所学报》上的一项报告■◆★■■★,揭示了快走与寿命的关系。该研究采集了约47.5万人的走路习惯和死亡情况■■◆,其中大部分人年龄都超过50岁。研究发现,走路快的人活得比走路慢的人久■◆★,大约能多活15年~20年■■◆■■★。
步态:要轻盈,脚落地时膝盖微屈,脚后跟到脚尖过渡要顺畅,同时身体重心迅速跟随移动,过程中我们要调整呼吸■■◆,上身挺直,双手自然摆臂★★■■。
很多人运动受伤◆★★,就是没有做好热身运动等准备工作,身体关节没打开,活动受限,锻炼效果也不好。
●2小时原则:不论什么样的运动,运动完了以后★◆■,膝关节疼痛持续超过2个小时,就说明运动过量了,需要减少运动量。
为了达到健康目的,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用更快的步速走路★◆■■★◆,但一定要量力而行。
走路最好还是在公园、体育场等远离马路■★★,清静又干净的地方,最好是有弹性的塑胶跑道。
骨骼健康状况好的人,能够支持他们进行更好的运动■◆■◆★,自然会走得速度快一点,甚至有些老人还能够小跑一段。
健身走的过程中,感到呼吸急促◆◆★★■■,身上微微发汗时★■,保持这个感觉20分钟到30分钟以上,才能对心肺起到作用。
步速:每秒走2步~3步★★■★■,每分钟120步~144步左右,这样有助于提高心率★◆★◆■,激活心肺功能。
老人可以在地板上画一条4米线,以正常速度从起点走到终点,记录下所用时间,再除以4◆◆■,就可得出走路速度★★★,最好每年自测一次走路的速度,然后记录下来与上一年的数据进行比较。
1◆★■◆■. 每日走路步数在10000步以上的人群,可以降低发生肿瘤、心血管意外以及全因死亡的风险。
近日■★,《美国医学会内科杂志》在线发表一项研究结果显示★■■★◆◆,步行强度(如1分钟走多少步)能比更多的每日步数带来更为显著的健康获益!
●循序渐进■★:运动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,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★★■,慢慢来,不能一上来就特别大的运动量,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◆★★★◆。
2019年,刊登在《美国医学会杂志》子刊上的一项对近千人的研究发现★■★★■,走路慢的人比走路快的人,各项身体机能提前衰老。
虽然走路速度快好处多多■★,但大家一定要量力而行,不能因为盲目追求走路速度,而产生如摔倒、崴脚、拉伤等运动损伤。
健康成年人的步速大约为每秒钟1.3~1◆★★■.4米★■◆■★★,老年人随着身体状况的下降,步速大约在每秒钟0.8米。如果老年人的步速低于0.6米/秒■◆★■◆,就可以说“走得慢■★★◆”;如果老年人的步速超过了1米/秒,就算得上是走得快■◆★。
走路时过度关注步数★■,一定要走满10000步、20000步,或者是跟别人进行比拼■◆■■★,不管多少步,走了多长时间◆◆★★,总之一定要走得比别人多。